
一、个人简介
刘大春,男,汉族,1966年3月生,正高级工程师(二级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政府参事,曾任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专家。1987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00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1年在中国有色总公司昆明公司工作,2002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新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及稀有金属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并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多项。在真空冶金的理论、设备、技术等方面有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内外10多家企业生产,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2015年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六),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8件,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参编著作6部。2014年入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6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19年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2014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所在科研平台为真空冶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依托高等学校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勤奋增才干”的学风,已发展成为我国冶金行业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和世界知名真空冶金技术孵化的中坚力量。研究团队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承担多项国家、行业科研任务,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级专业人才。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未来几年在研究工作上将集中以有色金属真空蒸馏、真空还原、真空提取为核心的真空冶金新技术的开发,围绕有色金属的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材料短流程制备开展研究工作。重点针对有色金属冶炼系统产生的难处理物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针对有色金属硫化物的提取提纯的应用基础及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在锡、铅银、硒、钛等稀有稀散金属的综合回收领域已有成熟真空冶金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研究水平及团队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作为云南省参事,积极参与相关的政府工作,参政议政,参与国事,反映民生,建言献策,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