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森林

作者: 时间:2024-08-23 点击数:

一、个人简介

田森林,男,汉族,1975年4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介质环境界面化学、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多源废物协同转化利用、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等多介质污染协同防控领域研究。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云南省高校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兼任云南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副理事长等。1997年,获云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获浙江大学环境博士学位。2000—2005年,在西南林学院工作;2005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件,其中国外发明专利10余件。34项授权专利通过专利许可和专利权转让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制定团体标准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二等奖2项,国内外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银奖2项。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领衔的多介质污染协同防控团队隶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冶废物协同利用研究群体,是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重要支撑团队,是云南省工矿业环境污染防治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云南省高校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重,树立“和易以思”的教风、“博学笃行”的学风和“惟精惟一”的科研作风。团队现有成员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团队成员1人获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获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称号,1人获云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次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称号,8人次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团队坚持“从工程实践中来,到工程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导向,围绕“污染源解析-污染系统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健康效应”的学科全链条需求,打破传统污染治理的水气固三相介质局限,以“多介质污染协同防控”为核心,面向国家战略及行业需求,致力于开展污染源解析及传输行为研究,为区域污染联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以物质流与能量流系统分析为指导,开展污染界面过程调控研究,实现大宗固废生态化利用、含能废气能源化利用,为污染预防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治理方案;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为区域环境健康风险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

undefinedundefined